您的位置:

首页 > 新闻资讯

 

新闻资讯

发布时间: 2025-09-16

 

  在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,AI技术正深刻地重塑着我们的世界,人文学科也站在了前所未有的历史节点上。为助力新生把握人文社科内涵,洞察AI时代人文社科发展趋势,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。9月12日,上海立达学院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特邀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中心、华东师范大学明道文化研究所等学术机构担任特聘研究员、台州学院人文学院院长、博士生导师罗争鸣教授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25级新生带来《AI时代人文学科的发展方向与研习目标》的专题讲座。

  讲座现场,罗教授以2025年1月发布的DeepSeek-R1推理模型为切入点,向我们展示了AI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、科研等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;在AI的冲击下,人文学科将经历深刻的转型、交叉与重构,唯有主动拥抱变革,才能在新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
  在讲座中,罗教授详细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推出的“灵咔灵咔”创意写作智能体,通过丰富案例让我们看到了AI在文学创作领域的强大潜力,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文学创作本质和未来的思考,也让大家意识到,未来的写作将不再局限于人类,AI将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助手。

  罗教授强调,尽管AI技术的发展可能会让一些传统文科专业和课程面临淘汰,但人文学科的价值不仅不会减弱,反而会进一步增强。在未来社会中,最稀缺的将不再是会编程的手,而是会思考的心,是能洞察人性、关怀社会、承载人类文明的灵魂与肉身。人文学科将不再是象牙塔中的精致学问,而应成为技术奔涌时代中的“基础软件”,为我们提供意义解读、价值锚点和道德罗盘。

  罗教授还指出,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以适应时代,教学方式正在改革,人机协同、师生平等、跨专业合作、项目化教学将成为新的教学模式,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也需要重构,在“听、说、读、写”的基础上,不断培养批判性思维、创造性表达、跨文化交流等综合能力。

  罗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,内容丰富,让我们对AI时代人文学科的挑战和机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我们相信,在罗教授的启发下,人文学子将更加积极地拥抱变革,以数字技术开拓人文新维度,以批判精神迎接技术变革,以人文之光点亮AI时代的盲区。正如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·桑德尔所说:“在技术的浪潮中,人文精神是我们最后的防线。”让我们携手共进,用人文精神照亮AI时代的道路,在科技与人文激烈碰撞的时代中,肩负起时代的使命,写下属于文科生的精彩篇章。

  在互动环节,老师和同学们踊跃提问,围绕人文社科与其他学科交叉等话题与罗教授展开深入交流。在如何看待传统专业和课程面临重构时,罗教授认为,传统专业和课程的重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,而是需要在新的技术背景下进行优化和升级。

  讲座结束后,迎来了轻松愉悦的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时间,人文社会科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们、同学们和罗教授深入畅聊交流。罗教授还与同学们交流了AI+文学创作方法,他强调:AI可以作为创作的辅助工具,帮助创作者生成灵感、提供素材,但真正的文学创作离不开人类的情感、经验和创造力。AI可以提高创作效率,但无法替代人类的深度思考和情感表达。

 

地址:上海市松江区车亭公路1788号

电话:021-57805678 学校全称:上海立达学院有限公司

传真:021-57802566 招生代码:12587

京ICP备20031688号

Copyright 2013 上海立达学院 / SHANGHAI LIDA UNIVERSITY

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5/09/16 10:39:37